博客年龄:13年5个月
访问:?
文章:2465篇

个人描述

 范炜 知名媒体人,公益记者,山西运城人,有自媒体节目《范炜说新闻》火爆网络,本博主长期征集各类新闻线索。媒体转载、策划约稿、宣传推广、专栏合作工作联系:hsgg530@163.com 新浪微博、腾讯微博直接搜索博主名字即可关注交流

韩国导演对外输出模式(图)

2013-07-14 22:49 阅读(?)评论(0)

  韩流的影响力无需多言,除了“鸟叔”PSY的骑马舞,还有一堆韩国少女组合在youtube等视频网站上创造着惊人的点击率。

  韩国电视剧风靡了十余年,但受制于市场口味,仍然只能在亚洲横行。相对容易进军世界的流行文化输出莫过于电影,而这一点,韩国电影人当然也看得清楚。

  在亚洲来讲,韩国影坛可能最像好莱坞,创意繁多,类型齐全,技术工业有一定水准。

  也正是如此,韩国影人对外的输出从未停止,从演员如Rain、李秉宪等人亮相好莱坞,到韩国团队在拍完冯小刚《集结号》之后频频出现在中国影视剧中,而韩国导演也一直在寻找韩国以外的登台机会。

  韩国导演与好莱坞的明来暗往自新千年后就已经开始,并在2013年形成爆发性的亮相。

  今年至今已经有施瓦辛格主演的《背水一战》(金知云导演)、妮可·基德曼主演的《斯托克》(朴赞郁导演)与观众见面,8月初还有更大制作的《雪国列车》(奉俊昊导演)上映。

  朴赞郁、奉俊昊等在韩国如日中天的导演在好莱坞打拼,而比他们稍低一级的韩国导演在另一个重要战场也迎来了小高峰,这个地方当然是票房规模占世界第二的中国。

  许秦豪、郭在容、安兵基、吴基桓等导演都在中国淘金,近年已经有数部电影在中国上映。

  许秦豪交出了《好雨时节》、《危险关系》两部电影;郭在容从《杨贵妃》的导演椅上退了下来,马上就进入到《叫醒爱情》;安兵基去年《笔仙》大卖,《笔仙2》顺理成章将在7月中与中国观众见面;吴基桓导演的《分手合约》则赶上今年中国影市爆发的好时光,凭借这部爱情片拿下近两亿票房。

  出击原因韩国市场容量小

  韩国电影虽然在亚洲有领先地位,但市场容量不大,这也是韩国电影人四处出击的主要原因。

  韩国电影在打响韩流品牌后,面临着份额下滑的威胁,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63.8%降低到2008年的42.1%。

  这期间,韩国影片的出口规模也持续减少,从2005年的7600万美元锐减到2008年的2050万美元。

  韩国电影近年相对陷入了低谷,2010年票房冠军《大叔》观影只有600万人次,距离2006年由奉俊昊执导的《汉江怪物》在韩国写下1300万人次的票房神话相差甚远。

  韩国电影界也在积极地寻找对策,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空间。对于有一定知名度和实力的导演来说,市场空间更大的好莱坞和中国市场无疑是更好的选择。

  好莱坞看来诱人,但制作人中心制让习惯导演中心制的亚洲影人掣肘很多,没有终极剪辑权更令韩国导演放不开手脚,不过这也成为电影失利后导演的习惯借口。

  然而中国电影提供的环境无疑要宽松得多,上亿元人民币成本的《危险关系》能交到许秦豪手上,这位凭《八月照相馆》在中国拥有不少人气的导演视之为导演事业的大转折,当时曾说:“现在韩国每个导演都很羡慕我。”

  郭在容的《我的野蛮女友》曾红遍亚洲,他如今与许秦豪一起都签约了中国公司,进军中国于他好像再自然不过,“作为导演,我想像鱼一样,去海洋里游弋”。

  出击资本新千年韩流成形

  现代韩国电影崛起于2000年前后,迅速在亚洲风行,当然也引起好莱坞的注意,像《触不到的恋人》版权就被好莱坞买走,还找来基努·李维斯重拍了好莱坞版。

  2007年韩国导演沈炯来拍摄的《龙之战》在北美2000家影院上映,票房成绩突破了1000万美元。

  韩国作品走红好莱坞

  李明世导演的《无处藏身》2000年在圣丹斯电影节引起好莱坞注意,李明世曾一度受邀导演柯林·法瑞尔主演的《狙击电话亭》,虽然后来未能成事,但韩国电影人引起好莱坞注意已经不是个别现象。

  1999年姜帝圭的《生死谍变》在韩国的票房力压《泰坦尼克号》,让一度只看好莱电影的韩国观众重新关注本土制作,之后他就与好莱坞著名经纪公司CAA签约。

  早负盛名的朴赞郁导演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被邀请改编山姆·雷米的《鬼玩人》系列,包括金知云和奉俊昊在当时都与好莱坞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,但一直没有实际性的项目出现。

  在这一段时间,好莱坞对韩国电影的关注从未移开过。资料显示,截至2008年上半年,好莱坞翻拍的韩国电影数目就已达到25部,如《触不到的恋人》(美版《湖边小屋》)、《我的野蛮女友》(美版同名)、《蔷花,红莲》(美版《不请自来》)等。

  而这十年韩国电影一直保持发展,上述导演的作品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同时,在商业上也取得不小成功,被不停寻找新血补充的好莱坞看中也可谓水到渠成。

  中国电影近年来已经很难在好莱坞卖得好,一些国内顶级大片在美国的票房甚至只能卖到几万美元。

  而在美国同样小众的韩国电影却能维持稳定的收益,比如2003年金基德导演的《春夏秋冬又一春》票房达到100万美元,姜帝圭导演的战争片《太极旗飘扬》 卖出111万美元,2005年朴赞郁的《老男孩》有71万美元,奉俊昊导演的《汉江怪物》的220万美元更为韩国电影在美国创下佳绩,2013年成为韩国导演在好莱坞的爆发年份似乎并不奇怪。

  导演抢占中国市场

  连好莱坞都在关注,那么韩国导演在中国受欢迎更不会令人奇怪。

  许秦豪、郭在容、安兵基当然都很有实力,不过相较之下,近年来在韩国的重磅作品不多,不过提起他们的经典如《八月照相馆》、《我的野蛮女友》等还是有不少中国观众熟悉。

  对于进军中国,韩国导演们认为相比好莱坞在文化上差别没那么大,郭在容说:“对于观众来说,亚洲的市场更加容易接受我的情感表达,想让作品经得起好莱坞的压力,最有效的也是来自整个亚洲市场的力量。”韩国导演进军好莱坞被视为一场考试,而进军中国多被视为来淘金。

  接连在中国导演了《笔仙》和《笔仙2》的韩国导演安兵基却说在韩国拍戏钱挣得更多,“但我还是愿意来中国拍戏,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,观众需求更多类型的电影。作为一名导演能给中国观众看惊悚片的乐趣的话,比挣多少钱更有价值”。

  

我的相关日志:

2013-07-13 | 霍震霆默认郭晶晶怀有男胎(图)
2013-07-12 | 快男左立与女友“董小姐”的艳遇(图)
2013-07-12 | 舒淇穿透视装露“半球”抢镜(图)
2013-07-10 | Angelababy背着黄晓明与人偷情(图)
2013-07-09 | 谁在控制中国院线排片?(图)
2013-07-09 | 曝余文乐暗与多名女子暧昧(图)
2013-07-07 | 吴宗宪调侃柳岩似“奶牛”(图)
2013-07-06 | 《精忠岳飞》的《还珠格格》属性(图)
2013-07-06 | 佳片《盲探》票房挤掉《小时代》(图)
2013-07-05 | 《第10放映室》停播将由新节目替代 (图)
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
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